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两化-相关资讯

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系列解读:我国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

发布时间:2019-01-08 浏览次数:63

 全国两化融合水平持续增长,向中等水平稳步迈进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9.6,年均增3.2%,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整体向中等水平稳步迈进。近年来,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意识不断增强,2015年全国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水平达到0.26%,较2014年增长13.0%,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两化融合水平提升的环境和条件持续优化,在企业转变粗放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节能减排、增强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别为47.7、36.4,我国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80%,两化融合整体水平不高的庞大中小企业群体,是影响我国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重要结构性因素。2012年,民营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38.2,较国有企业低37.2%;经过三年的发展,到2015年,民营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4.5,较国有企业低26.1%,与2012年相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已缩小近五分之一,两化融合发展进程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建设阶段(初级阶段)、单项覆盖阶段(中级阶段)、集成提升阶段(高级阶段)和创新突破阶段(卓越阶段。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总体处在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的过渡阶段,超过80%的企业两化融合仍处于中级及以下阶段,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说明具体来看,49.8%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初级阶段),这些企业正初步将信息系统引入企业,逐步夯实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但信息系统在企业单项业务环节的应用刚刚起步,尚不深入;35.6%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中级阶段),这些企业正着力推进信息系统在办公、财务、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单项业务环节普及渗透,并开始探索关键业务系统集成、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两化融合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11.7%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高级阶段),这些企业单项业务信息化已基本全面覆盖,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关键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的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2.9%的企业处于创新突破阶段(卓越阶段),在综合集成基础上实现了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和模式创新。2015年全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布情况从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企业规模分布情况看,小型企业是实现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突破的关键主体,大中型企业是实现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突破的主力军。随着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跃升,小微型企业占比下降,大中型企业占比提升。处在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中,80.5%属于小微型企业,在单项覆盖阶段,大中型企业占比由20%增长至接近40%,而达到集成提升及以上阶段,大中型企业占比超过50%, 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企业规模分布情况从企业所有制形式看,大型国有企业在两化融合由高级阶段向卓越阶段迈进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在基础信息资源、人才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且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工作规范化水平较高,处于集成提升及以上阶段的国有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占45.7%,接近半数,不同性质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布情况从两化融合关键指标来看,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普及度显著提升,在集成互联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尚不足五分之一。《中国制造2025》中将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作为反映两化融合水平的重要目标性指标。2015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1.1%和45.4%;我国企业在集成互联方面水平相对薄弱,在设计与制造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分别是16.9%、18.0%、16.8%,不足五分之一。

 两化融合绩效产出将进入集中显现期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两化融合建设前期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的竞争力提升,但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效益效能会逐步显现并持续扩大。图8展示了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的表现,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与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在达到集成提升以上阶段后,企业的两化融合效益效能将实现台阶式跃升及跃升后的加速上扬。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整体处于由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超过20%的大中型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意识到在流程优化基础上综合集成的重要性,开始加大投入力度,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中,53.2%的企业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为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集成运作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这些企业将以信息化作为实现突破的途径,不断从单项覆盖阶段向集成提升阶段攀升。按照这个趋势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两化融合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突破性提升将集中爆发,企业将充分感受到两化深度融合带来的巨大成效,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相较于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装备行业综合集成对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从起步建设阶段到创新突破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竞争力水平平均每阶段提升3.8,紧随其后的是消费品行业,提升为3.7;在经济社会效益水平方面,装备制造业平均每阶段提升3.7,高出紧随其后的消费品行业23.3%;从集成提升阶段到创新突破阶段,装备制造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升达9.6%。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复杂、BOM中零部件数量多、产品及工艺高度复杂、研发协同要求高,并且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研发创新是装备制造业最为关注的能力之一,研发创新类能力的形成、提升和突破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积累,一旦获得,能在行业内建立强大的壁垒性优势,难以复制和追赶;同时,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也是装备制造业提升生产管控能力的主要方向。对于装备行业这些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两化融合具有决定性作用,也需要两化融合发展到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才能够真正实现。 


 全国两化融合水平持续增长,向中等水平稳步迈进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9.6,年均增3.2%,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整体向中等水平稳步迈进。近年来,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意识不断增强,2015年全国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水平达到0.26%,较2014年增长13.0%,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两化融合水平提升的环境和条件持续优化,在企业转变粗放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节能减排、增强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别为47.7、36.4,我国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80%,两化融合整体水平不高的庞大中小企业群体,是影响我国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重要结构性因素。2012年,民营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38.2,较国有企业低37.2%;经过三年的发展,到2015年,民营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4.5,较国有企业低26.1%,与2012年相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已缩小近五分之一,两化融合发展进程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建设阶段(初级阶段)、单项覆盖阶段(中级阶段)、集成提升阶段(高级阶段)和创新突破阶段(卓越阶段。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总体处在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的过渡阶段,超过80%的企业两化融合仍处于中级及以下阶段,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说明具体来看,49.8%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初级阶段),这些企业正初步将信息系统引入企业,逐步夯实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但信息系统在企业单项业务环节的应用刚刚起步,尚不深入;35.6%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中级阶段),这些企业正着力推进信息系统在办公、财务、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单项业务环节普及渗透,并开始探索关键业务系统集成、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两化融合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11.7%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高级阶段),这些企业单项业务信息化已基本全面覆盖,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关键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的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2.9%的企业处于创新突破阶段(卓越阶段),在综合集成基础上实现了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和模式创新。2015年全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布情况从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企业规模分布情况看,小型企业是实现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突破的关键主体,大中型企业是实现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突破的主力军。随着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跃升,小微型企业占比下降,大中型企业占比提升。处在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中,80.5%属于小微型企业,在单项覆盖阶段,大中型企业占比由20%增长至接近40%,而达到集成提升及以上阶段,大中型企业占比超过50%, 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企业规模分布情况从企业所有制形式看,大型国有企业在两化融合由高级阶段向卓越阶段迈进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在基础信息资源、人才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且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工作规范化水平较高,处于集成提升及以上阶段的国有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占45.7%,接近半数,不同性质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布情况从两化融合关键指标来看,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普及度显著提升,在集成互联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尚不足五分之一。《中国制造2025》中将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作为反映两化融合水平的重要目标性指标。2015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1.1%和45.4%;我国企业在集成互联方面水平相对薄弱,在设计与制造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分别是16.9%、18.0%、16.8%,不足五分之一。

 两化融合绩效产出将进入集中显现期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两化融合建设前期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的竞争力提升,但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效益效能会逐步显现并持续扩大。图8展示了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的表现,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与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在达到集成提升以上阶段后,企业的两化融合效益效能将实现台阶式跃升及跃升后的加速上扬。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整体处于由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超过20%的大中型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意识到在流程优化基础上综合集成的重要性,开始加大投入力度,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中,53.2%的企业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为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集成运作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这些企业将以信息化作为实现突破的途径,不断从单项覆盖阶段向集成提升阶段攀升。按照这个趋势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两化融合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突破性提升将集中爆发,企业将充分感受到两化深度融合带来的巨大成效,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不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相较于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装备行业综合集成对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从起步建设阶段到创新突破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竞争力水平平均每阶段提升3.8,紧随其后的是消费品行业,提升为3.7;在经济社会效益水平方面,装备制造业平均每阶段提升3.7,高出紧随其后的消费品行业23.3%;从集成提升阶段到创新突破阶段,装备制造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升达9.6%。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复杂、BOM中零部件数量多、产品及工艺高度复杂、研发协同要求高,并且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研发创新是装备制造业最为关注的能力之一,研发创新类能力的形成、提升和突破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积累,一旦获得,能在行业内建立强大的壁垒性优势,难以复制和追赶;同时,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也是装备制造业提升生产管控能力的主要方向。对于装备行业这些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两化融合具有决定性作用,也需要两化融合发展到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才能够真正实现。 


相关链接

wechat微信扫描关注

qqQQ扫描加好友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