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产业动态

透视广东433家“专精特新”企业

发布时间:2021-09-24 浏览次数:29

广州开发区永和大道旁,随处可见掩映在一片茂林中的厂房,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洁特生物”)就坐落在斗塘路1号一处毫不起眼的斜坡之上。

  谁也想不到,这家今年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是一家市值近百亿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而类似的“小巨人”企业在广东并不鲜见,短短3年时间,广东已向全国贡献了433家*“小巨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长久以来,地方更执着于培育更多“巨无霸”企业,这类企业凭借更大的市场规模、更高的行业话语权贡献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但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自2019年以来就安排专项经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今已安排专项贴息奖补经费1432万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对此分析称,广东之所以不断涌现“小巨人”,根本上是得益于这里成熟的市场环境与适宜“小巨人”成长的生态。

  “广东的市场环境与市场运行机制好,让中小企业也能够在细分市场占据优势,通过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除此之外,广东很早就在包括融资便利、专利服务、管理咨询等各方面对中小企业成长做了配套政策安排。”林江认为,这都为中小企业跨越成长为“小巨人”创造了条件。

  “突围”创新,“育林”生态

  梳理此次获评*“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广东288家进入名单的企业中有279家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按城市分布看,深圳有134家进入名单,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广州凭借47家紧跟其后。

  在受访专家看来,广深能够在“小巨人”数量上领跑,一方面得益于其产业根基深厚,孕育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后备力量,一方面与当地企业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关系密切。

  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5万家,而广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4万家,同比增长33.9%,广深两市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上全国领先。

  林江认为,能够有如此数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后备,为广深培育“小巨人”企业做了非常好的基础支撑。“广深的产业根基雄厚,在很多领域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相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培育出‘小巨人’企业。”

  光有数量还远远不够,培育“小巨人”背后关键要看政企如何形成合力——企业突围要靠创新,规模育林靠生态。

  以广州开发区的洁特生物为例,其在成立之初的前4年基本没有任何收入,但依然敢于将创业初始资金全部投在研发上。正是凭借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最终帮助公司打破了长久以来海外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垄断局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珠三角其他城市在培育“小巨人”方面也表现优异。在本次入围企业名单中,东莞、佛山则分别以45家、20家位列全省第三、第四,惠州实现翻倍增长,从8家增长至16家。

  在林江看来,东莞、佛山、惠州在培育“小巨人”企业方面,与广深两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无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广佛同城、深莞惠一体化等区域合作加强,莞佛惠则在承接产业外溢下足了功夫。”林江说。

  林江所谓的“功夫”,即目前各地针对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搭建的生态体系,包括政策扶持、梯队培育、公共服务、上市辅导以及企业人才培训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培育发展体系。

  例如,此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信息显示,共计有35家来自广州、佛山、惠州、珠海等地市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共获得奖补7556万元,单笔*奖补资金为300万元。

  “补链锻链”

  广东为何如此重视培育“小巨人”企业?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小巨人”具备瞄准市场空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特点,重视“小巨人”企业有助于我国针对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进行技术突破和空白填补。

  林江分析,当前广东的产业链正面临重构的挑战。广东原有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加工制造领域,但国家侧重的未来产业链则更多需要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建立。广东要实现向未来产业链跃升,尤其需要在筛选“小巨人”企业时,注意把广东所需与国家导向结合起来,集聚制造业短板弱项。

  这在广东此轮入围“小巨人”企业名单中体现非常明显。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广东此次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小巨人”名单的企业发现,很多入围的企业都是符合“四基”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品方面的企业。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广东长期以来在芯片设计、下游应用方面具备优势,却在芯片制造、芯片设备和材料方面存在短板。作为入选第二批*“小巨人”名单的企业,珠海市杰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杰理科技”)就身处芯片这一领域,每年销售芯片超十亿颗。

  作为广东省重点培育的集成电路企业,杰理科技在成立第10年就成功入选*“小巨人”企业。杰理科技副总经理张启明表示,这得益于广东省对集成电路行业的重视。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亦明确,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等重点节点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企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要求中,工信部对企业创新能力门槛进行了下调,同时也放松了对于企业过去时间段内的利润指标,方便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林江认为,“小巨人”企业增多,*的好处在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旦入选‘小巨人’企业,广东将在更多领域提供一揽子支持,企业将在产业链上发挥更大的协同、集聚作用。”

  珠海市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恩捷”)今年也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此次成功入选‘小巨人’企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将对广东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恩捷股份总裁助理兼新能源事业群管理中心主任王长宗透露,通过与宁德时代、LG、比亚迪、珠海冠宇等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珠海恩捷将在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链接

wechat微信扫描关注

qqQQ扫描加好友

QQ